
小麥播種的技術要點
10月下旬小麥進入播種高峰期。作為一種跨年作物,小麥具有生長周期和占地周期長的特點,為了保障小麥的穩產高產,小麥的播種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?
1、播前整地
小麥的豐產豐收的秘訣在于“七分種三分管”,而“七分種”的第一要素就是播前整地,整地可使土層松軟,土碎地平,干濕適宜,促進小麥苗全苗壯。具體方法要根據水田、旱地以及前作的不同采取合適的整地方式。像稻麥復種的麥田整地,由于稻田長期浸水,土壤板結,整地方法是:水稻收獲較早時,應抓住宜耕期盡早翻耕,充分炕土曬垡,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,上虛下實;前作水稻品種為晚稻或雜交稻時,由于收播間距很短,應在水稻散籽時即開溝排水,力爭薄片曬垡,短期炕田;在不貽誤小麥適時播種的前提下,也可淺旋整地。而旱地小麥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層,根據不同復種形式進行整地。像前作收獲較早田塊,如春玉米、高粱、煙草等,可采取淺耕滅茬,然后深翻炕土的方式進行,使殘茬腐爛并接納秋雨,雨后淺耙,減少蒸發。
2、種子處理
在播種前對小麥種子進行處理,可以達到防病壯苗的目的。根據小麥系統侵染病害與土傳病害發生情況,選用相應藥劑拌種處理。采用戊唑醇拌種防治黑穗病、紋枯病,硅噻菌胺拌種防治全蝕病,多·福懸浮種衣劑防治根腐病等。同時,在拌種時應注意以下問題:一是拌種時水份不能太大以免影響播種時下種不順,影響每畝的種子用量;二是要拌勻,要讓每一粒小麥都要拌上農藥;三是在拌種結束后小麥種要晾曬一下。
3、播種方法
(1)播種時間
適期播種是培育冬前壯苗、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。一般長江中下游冬麥區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;華南冬麥區在11月中下旬種植;黃淮冬麥區在10月上旬至下旬種植。如遇氣候等原因導致前作收獲推遲,像今年安徽北部及江蘇北部一些地區水稻收獲較去年推遲,播種季節很緊,秋播工作就要突出搶收搶種,努力壓縮晚播小麥面積,降低晚播帶來的生產風險。
(2)播種密度
冬小麥一般畝基本苗控制在12萬-16萬之間;遲于播種適期,要適當增加播種量,一般每晚播1天增加0.5-1萬基本苗,最多不超過預期穗數的80%。適期播種的種子發芽率和田間出苗率較高,可根據“斤種萬苗”原則確定播種量;晚播、氣溫較低條件下田間出苗率下降,斤種成苗6-7千,需適當加大播種量,比適期推遲3-6周的播種量甚至要達到適期播量的2-3倍。同時,也要根據土壤墑情、秸稈還田及整地質量等影響出苗和成苗的因素適當調節播種量。
4、合理施肥
傳統的小麥施肥分為2次,第一次為底肥;第二次為春季追肥。底肥一般占60%-70%,追肥占30%-40%,追肥時間一般在返青期。這樣的施肥時間和底追肥比例極易造成麥田群體過大,無效分蘗增多,同時由于小麥生育中期田間郁蔽,麥田透光性差,下部葉片不能有效利用太陽光能,造成早衰,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。在這里推薦“綠舟”小麥新型肥,既能減少返青期再次追肥、省時省工,又可以避免傳統施肥存在的弊端,是小麥增產增收的首選。
“綠舟”小麥專用新型肥,每畝施用1袋,后期看苗酌情追肥或不追肥,小麥前期分蘗多,根系發達,吸收效率高,后期肥效持久不脫肥,劍葉濃綠不早衰,莖稈矮壯抗倒伏,籽粒飽滿結實率高,既省工省時又增產增收。
(整理/研發技術部)
[上一篇] 小麥苗期,如何防治異常苗的出現
[下一篇] 暖秋、冬天氣,小麥田間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