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麥黃苗、弱苗怎么辦?找準原因就好辦!
氣候
(1)適時播種
冬小麥在日均氣溫達到16-18℃時適宜播種;半冬性小麥平均氣溫達14-16℃適宜播種;春小麥(東北、華南冬播小麥)平均氣溫在12-14℃適宜播種。播種早,容易提前進入幼穗分化期,易受寒潮影響;播種過遲,總莖蘗數不足,一般每推遲一天,播種量增加0.25-0.5公斤,以密補稀。同時還要注意土壤墑情,70%土壤含水量最為合適,判斷標準是手握成團,手心無水印為宜。
(2)注意藥害
常用的小麥封閉藥有乙草胺、丙草胺、丁草胺。墑情過大選擇丙草胺作為封閉藥劑,干旱則選擇丁草胺較為安全,時刻留意天氣情況,封閉之后嚴禁田間積水。出苗之后莖葉除草要求未來3-5天沒有較大幅度降溫,如果用過異丙隆,要求未來15-20天沒有較大幅度降溫,否則都會出現藥害。為預防藥害的發生,可在寒潮前一天或冷尾暖頭噴施“根正苗紅”。
病蟲
隨著自留種種植面積的增加,腥黑穗病、稈黑粉病、散黑穗病發生趨于嚴重態勢,唯一解決辦法就是藥劑拌種,同時可以很好的預防紋枯病、全蝕病、根腐病等。適用藥劑可選擇戊唑醇、咯菌腈、苯醚甲環唑、三唑酮,若全蝕病發生較重,可選擇硅噻菌胺(全蝕凈)。
防治蠐螬、螻蛄和金針蟲,可用50%辛硫磷拌種,按種子量的0.2%,或48%毒死蜱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.3%拌種。
營養
秸稈在土壤中腐熟的過程會與小麥爭奪養分、氧氣并釋放熱量,可能對根系生長造成不利影響,從而出現黃、弱苗現象。對于播期較晚,氣溫降低,小麥必需的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差,外加低溫影響根系生長從而引起各種缺素癥狀。
另外,播種過深對壯苗影響也較大,地中莖過度拔長,消耗大量種子庫,出土后由于營養匱乏,更容易受害病害及降溫的影響。粘土播種深度建議2-3公分,沙壤土3-5公分。
出現以上癥狀,在顯癥早期及時噴施“根正苗紅”,利用其有機活性成分,促進根系活力及新根生成。與此同時,通過螯合態中微量元素的補充,彌補低溫或由于養分消耗過大而引起的弱苗現象。
最后,再提醒一句,播后鎮壓也很重要,建議大家一定要播后鎮壓(一般播種小麥的時候,播種機上會自帶鎮壓棒鎮壓,但是還需要二次鎮壓,在小麥播種后30天,差不多是小麥三葉一心的時候,用滾棒再鎮壓一次),能夠讓小麥根系不疏松,提高抗性,促苗壯。
[上一篇] 苗好一半收,大棚蔬菜苗期管理馬虎不得!
[下一篇] 柑橘著色增甜,辛苦一年,千萬別輸在關鍵時刻!